盘点2013年,整合、结盟、融资、并购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四大重要关键词,PC互联网下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成长成为显著特点。这一年,各种技术扩张引发了底层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行业竞争的跌宕起伏。这一年,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光彩夺目。这一年,互联网从配角变成了引擎,改变着生活,推动着进步;从固定终端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无时不网络、无地不网络已经变成了现实。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互联网行业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生活。

中国互联网协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超过5.5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最大互联网用户国并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

2012-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商务部

观研天下统计,自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每季度均超过2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规模每季度均超过3000亿元,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之一。

以“大数据元年”领衔的技术领域和以“互联网金融元年”领衔的应用领域大发展是2013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鲜明特点。为此,本研究报告将分别从技术领域、应用领域及互联网带动的其他领域梳理2013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

(一)技术领域突飞猛进

2013年互联网领域相关的新技术非常多,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成为本年度最为热门的新技术话题。

1.大数据浪潮汹涌澎湃

过去5年里,人类行为产生的数据量增长了10倍,未来10年,这一增长将达到29倍。虽然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但直到2009年,随着数据的迅猛增长,大数据才真正受到人们重视。2013年,大数据焕发了更大生命力,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也被媒体冠以“大数据元年”。

2010~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走势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0~2013年中国网购市场走势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大数据不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且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获得新知识,获得处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有效手段。大数据催生的新业态,让我们工作更轻松、经济更活跃、生活更便利。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身体数据的每一点变化,都可以量化为可以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并得到保存与及时处理。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将对工业、商业、医疗保健、教育领域等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革。

2013年,继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布局大数据之后,政府部门加快了谋划大数据的步伐。5月,国家发改委与中科院正式启动了“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11月,国家统计局宣布与11家国内电子商务、互联网、电信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利用大数据。这表明政府开始与企业共同推进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

2.移动互联网开启更新换代之门

移动互联网个性化、社交化、碎片化、移动性的特点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移动终端即时分享的特性更使互联网的广度得到无限延伸。2013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得益于更新换代。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标志着我国电信产业进入4G时代。4G超过百兆的带宽将使整个互联网产业发生巨大变革,一方面,LTE所带来的更强的数据传送能力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享受到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更高质量、更高速率保障的网络使用将会使移动互联网应用获得更大发展,大数据、视频应用、游戏应用、可穿戴设备、语音和图片搜索等将获得突破性发展。

与电信运营商牌照相应的虚拟运营商2013年也开始发力。作为“电信领域向民资开放”开始的象征,虚拟运营商牌照是2013年的香饽饽。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向京东等11家民营企业发放了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这将是电信运营领域首次向民营企业开放的破冰之举。

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又一次洗牌和大发展的机遇期。

3.智能设备开辟互联网新市场

首先是智能电视开始发力。电视领域过去几十年一直被传统黑色家电厂商垄断。在技术进步、政策限制变动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智能电视的发展中来,为过去制造商主导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思维,从产品、营销等角度促进了智能电视的发展。2013年,以小米电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已开始抢占传统电视市场。

其次是可穿戴式设备闪亮登场,软硬件一体化趋势显现。可穿戴设备,又称穿戴式智能设备,指经过智能化开发的穿戴物品,如具有拍照、摄像、录音、监测或者移动终端等功能的眼镜、手表、手链、鞋帽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性能低功耗芯片成本的降低,可穿戴设备商用程度越来越高。2013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商业化开发可穿戴设备市场:果壳电子发布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四款产品;百度云联合第三方公司陆续发布了咕咚手环、inWatch智能手表、MUMU智能血压计和Latin体脂测量仪;360则推出了儿童卫士手环等。

1.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

当传统银行业还在“躺着赚钱”、坐收高利润的时候,门口突然出现了搅局者”———互联网金融。2013年,余额宝诞生,微信5.0支付功能推出,百度百发理财上线,这些新的金融形态,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元年”。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业态相结合,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通过2013年发生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大事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人们最早熟知的、涉及银行体系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支付宝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第二种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介入金融领域所形成的金融模式。第三种是在线P2P模式,这种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第四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

截至2013年年底,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有250多家,其整体交易规模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54.2%。活跃的P2P网贷平台300家,成交规模达到600亿元。

过去只有金融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如存贷款、融资、增值业务等,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出现了P2P小额借贷平台、众筹股权投资平台、小微信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丰富了人们投融资的渠道与方式,促进了民间资本流通,开辟了小微信贷的新渠道,也为金融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传统金融业也在积极应对这种变革。如:工商银行正在建设基于线下POS机的网络信息数据平台等;平安集团联手百度,共同研究消费者网上的行为习惯,进行产品创新。

政策层面,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事政策层面频现利好,典型的有:2013年8月12日,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这对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政策推动作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金融创新,支持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

2.电子商务势头强劲

盘点2013年的电商,“双11”大战的硝烟犹在眼前,11月11日,仅淘宝和天猫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350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12亿元,日均700.4亿元。也就是说,淘宝和天猫“双11”的销售额达到了全社会日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9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商务2013年的火爆程度。

从服务种类看,电商应用范畴日益丰富,“电商不适合论”被一次次打破,服装、纺织品已成为电商最旺销的品种,曾被认为不具有电商特质的汽车销售业2013年首次“触电”,成绩不俗。

从服务时间看,网络商城“永不打烊、实时服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更加规范成为2013年电商发展的特点。如何进行更加精细、智能的分析,如何提供更加精准、个性的服务,是电商未来大发展需要不断校正、提升的方向。

从传统商业转型看,O2O迎来新商机。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移动终端的发展,给传统零售业赋予新的机会。6月,苏宁云商宣布进军O2O领域;9月,深圳天虹商场宣布,与腾讯微信合作,随即开启购物功能;9月,王府井移动终端APP上线;10月,银泰商业与天猫宣布在O2O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还有其他类似线下商场等也紧跟潮流布局O2O,进行销售模式的变革。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必将到来的现实。

3.移动即时通信炙手可热

微信从2010年推出以来,短短三年多时间,就拓展了6亿多用户,其中,还有1亿海外用户。与之相对应的微博,则在2013年开始走下坡路。据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了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腾讯微信火热带动国内移动即时通信市场风起云涌,战火不断。网易的“易信”、阿里巴巴的“来往”等随后推出,随后纷纷以“免费流量”吸引用户,挑战微信的霸主地位。2013年10月,新浪宣称投资移动群组社交产品微米,是继易信、来往之后,又一个互联网巨头进入此领域,加入与微信争食的阵营里。自此,移动即时通信市场将再起烽烟,市场格局或将再度改变。移动即时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的契合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甚至支付等应用,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用户黏性。专家分析,各方力推移动即时通信,不仅为了在微信独大的移动社交市场分一杯羹,更是为了打造未来移动端的电商入口。

4.手机端应用成为互联网发展新引擎

随着手机用户成为中国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手机端应用已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互联网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而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的即时通信,其增长率主要来自手机端;在所有应用中创增长率新高的网络新闻,也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碎片化阅读的大量增加;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均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率。相比之下,PC端网络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网络游戏使用率甚至略微下降。2013年,手机端电子商务各类应用的使用率呈整体上升趋势。手机端已成为互联网应用规模增长的重要突破点。

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手机游戏霎时成为投资商、渠道商和媒体甚至互联网大佬们眼中的焦点,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上,手游行业并购风生水起,收购对价不断蹿升;另一方面,传统端游巨头纷纷切入手游市场,脚步或深或浅,开始同中小型开发团队竞争。

 5.互联网新教育模式席卷中国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诞生于美国,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和完整的学习体验,致力于打造涵盖平台、大学、教师、学习者以及企业的教育生态体系,建立适合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它为地球上各个角落的普通人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实现梦想的可能。2013年,MOOC浪潮席卷中国。2013年5月,中国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先后加入MOOC平台,清华大学更于2013年10月率先发布了中国第一个MOOC平台“学堂在线”;北京大学全球共享课上线一天已有2万人选修;上海市成立“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来自市内30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可选修平台所提供的课程并计入学分。

解放智力,是人类美好而从未实现的梦想,而方兴未艾的MOOC及其他新兴数字教育,正在使人类向这一伟大目标大步前进。

6.传统媒体没落,自媒体爆发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下,越来越难做了。美国老牌杂志Newsweek停止纸质版,《纽约时报》将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以7000万美元的低价出售;而国内,《好运MONEY+》八月出了最后一期,《他生活》宣告停刊,著名的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也宣布停刊,创刊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在2014年元旦关门,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

与传统媒体的境遇相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自媒体,2013年备受关注,许多媒体从业人员纷纷加入其中,并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如程苓峰的“云科技”,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高晓松的“晓说”;特别是作为“自媒体神器”的微信火热登场,形成了自媒体人集结的平台。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三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更接地气的“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便于进一步合作。

趋势二:“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其实从服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也是一种转型。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他们本身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盈利方式则是双方对接成功后的服务费用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培训、招聘、资源寻找、方案设计、设备引进、车间改造等。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服务的涉及的领域有大数据、云系统、电商平台、O2O服务商、CRM等软件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机器人、3D打印等。

趋势三: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技术

“转型红利”期的第一个热门职业会是“互联网+”技术。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会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从事“互联网+”服务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整体规划性思路,他们能够根据“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做事,然后再有一个具体而擅长的领域,譬如运营及技术等,通过不断的向下延伸而匹配到线下的传统企业中。甚至,“互联网+”服务商要为每一个企业配备数个服务代表,工作人员“驻商”或者“驻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趋势四:“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政府及企业也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的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其实这些培训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职位,传统企业想改变企业架构,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技能职工。“互联网+”职业培训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趋势五: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

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某地的小型商城,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与其接洽。甚至这些平台会专门成立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更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初期的转型实操上,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一来可以从平台或者生态上积累部分资源并学习其运营模式,二来可以避免自搭平台运营失败的情况出现。加上平台或生态,也能更好的认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了解整体产业链布局,建立格局观。

这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以后才能以点代面,企业自身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当然,平台或生态不只是线上的,线下的资源整合的一定程度,也能催生出平台。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升级。

趋势六: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

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这是每一个接受“互联网+”的企业应该遵循的。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也是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人员架构可以变的像传统企业一样扁平,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配齐,考核制度也可以效仿互联网企业,但是更底层的供应链改造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供应链涉及物流、现金流等各种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传统企业在现在看来根本是无法改造的。传统供应链模式相对效率低下,互联网化以后的传统企业必定会受其拖累。因此,“互联网+”要求有一部分专门研究供应链设计及改造的专业人才站出来,为广大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

趋势七: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

O2O将会大受重视,O2O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都在探讨的话题,只是O2O不算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广大传统企业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而进一步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同时,作为连接线上及线下的新商业形式,会成为当前广大传统企业的首选,O2O相关的资讯公司及研究单位会受重视及热捧。在“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很多认为在线上线下产业相融合的大趋势下,O2O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个看法是伟哥不认同的。

作为专业研究线上线下相连接的一种商业形式,目前很多传统的企业尤其是手工业已经从中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互联网+”模式需要借鉴的。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伟哥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推出,各种基于O2O的商业模式是其参考,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推动。

趋势八: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目前,全国的孵化器已经超过1200个,2015年会是孵化器的整合元年。同时,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主推“互联网+”,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企业将会与高新产业一样受到孵化器的重视。“互联网+”被作为政策推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全面创业是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智能硬件、在线教育、O2O等领域创业项目的火热,间接推动了新材料、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兴起,这些领域同样也出现了足够多的创业项目。

当前,围绕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创业项目的关联性是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可以梳理与整合某些行业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是另一条脉络,这条线把智能硬件、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连接起来。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牵头推出“互联网+”政策,正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产生。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传统的创业项目也就越来越好,以此来解决行业的升级。所以,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趋势九: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

互联网企业投资持股传统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传统企业投资或者收购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的传统企业转型研究中,伟哥认为入股与并购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这比传统企业高薪挖电商运营团队或者引入高科技人才更直接有效,引进团队和人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原有结构及运营模式磨合,也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转变运维模式的。直接收购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全部业务打包性的与传统企业对接,相当于互联网业务外包但又是内部的公司,双方的业务及职工又不受冲突,可谓一举多得。

不要看互联网企业价值多少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就那么多,线下的资本要比线上多很多。大量的民间资本长期累积,过去这些资本都投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钱生钱”的投资模式如今已经走向病态,以P2P等巧立名目的民进非法集资还在与日俱增,如果这部分钱能够转投创业项目,将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

趋势十: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虽然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切入传统市场,这些企业也需要转型。最鲜明的例子是当前数以万计的手机应用,这些APP肢解了PC互联网的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但是缺乏更好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挣钱的来路。可能用户很多,活跃度也很高,但就是无法直接变现,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太差。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的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如唱吧在尝试自己做KTV以及与线下KTV合作,墨迹天气开始做硬件商家合作空气检测及空气净化的硬件。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企业主动找传统企业,谈及的条件等方面会非常被动,“互联网+”则会让传统企业主动找互联网企业。譬如在“治霾”这个问题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传统检测设备的商家肯可能都会找到互联网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合作方案。“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

本文与大家探讨的“互联网+”未来趋势,基本是政策、产业连接、创业及资本方面的,也是比较宏观的。在每一个行业以及细分领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趋势,但大体上都离不开社会及产业的大环境。其实无论大家身处哪个行业,在参考伟哥所述及的这些趋势之外,更要与自身行业相结合,可能会对企业将来发展有一个更好的预判。

其实不管有什么样的趋势与政策,最终要推进与落实“互联网+”还是要靠企业自身。至于要走哪个路线,选择哪种方式,就看企业对产业、企业、互联网、以及商业模式的理解了。


百厂万店

马上预约合作 获取全方位帮扶支持

邮件
632180256@qq.com
电话
400-8531-676
QQ
632180256 :
微信
慧族小程序 慧族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申请
顶部